基督信仰原来是这样的

作者:海夫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5-03-30 06:19:18

   ——《神圣的拥抱:重寻两千年灵修传统和实践》书摘要录

 
  小记:感谢神给的渴慕之心,信主以来除了每天读经灵修,圣经已读烂了两本。还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听道,无论哪宗哪派何种风格的。有一天粗粗算了一下,这几年到处去听讲的时间加起来远超神学院的课程量。也看了一些属灵书籍,书柜里神学宗教类的图书越来越多,逐渐超过哲学类的、文学类、历史类等。在听、在读的时候都有不同程度的得着,但里面总有一个小小的困惑:不是这样的!如果基督信仰是这样,和世界其他宗教、文化、思想的不同并不明显,何以显出上帝和祂的救恩的荣美与独一。如果基督信仰不是这样,它应该是怎样才真正是以神为中心,以真理为引导。“寻找的就寻见”,神的话信实,我并没有将自己内心这样的声音告诉他人。但很奇妙的,远在武汉的一个姊妹突然向我推荐罗伯特.韦柏写的《神圣的拥抱》一书,并说叫我一定要看。读后深感对我的疑惑有一些针对性的解答和在实践操练上的指引,并让我从历史的脉络中也更清楚了为什么在这个混时代中基督信仰被模糊成这样。我做了书摘,并将书摘加以编辑整理。呵呵,精粹的有益的就这样套进了自己的口袋。
 
  001mBb31gy6R33dizHN47&.jpg
 
  一、灵修的本质与焦点
 
  古代教父把灵修定位于神圣的拥抱——神道成肉身,与祂所创造的万物联合,以期修复祂所创造的一切。属灵生命是默观神的奥秘和奇妙,这位神住在我们生命中,使我们能住在祂的生命中。我们在神里面参与——我们受洗归入耶稣,向罪死,并且复活,进入圣灵的生命。
 
  灵性是关于神的故事,讲述神如何使我们重新与祂联合,实现祂对我们今生和永世的心意。
 
  灵性也是神恩典的赏赐。神主动与我们联合,好让我们可以与祂联合。与神联合的经验就是活在它里面,透过默观的属灵生命和亲身参与,来使它具体化。
 
  在属灵的生命里,我们定意默观三一神的奥秘,神创造万物,并进入我们的历史中,籍着耶稣完成祂伟大的拯救,使这世界复和。默观就是怀着祷告的心沉思这奥秘,为此而惊奇,在这一切荣耀之前心感惊诧和敬畏。
 
  在默观中,神是在历史中行动的主体;默观,就是进入神对世界的异象,并为之惊叹,满心惊奇、诧异,内心又充满愉悦和喜乐。这样的默观,就是经历神的同在。认识神在这世界,在创造、死亡、复活时的同在,以及神在新天新地、历史完结时的终极同在,是我们默观的对象。
 
  默观和默想不同,默想是寻索神,默观则是“因寻找到的真理而喜悦”。他是因神拯救受造万物的故事而喜悦,这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真诚无伪的喜悦。这份因神而来的喜悦,透过对神的敬拜而表达出来,而敬拜又是爱的演绎——爱神的故事、爱生命、爱着受造的世界。
 
  灵修的焦点不是默观自我,而是默观神,祂使我们重新又属灵的感召,使我们成为合乎祂创造心意的人,让这世界成为彰显祂荣耀的地方。希望在神里面参与,我们就不再沉醉于自我、专注自己的好处、以自己为念、保全自我、相反,焦点会放在神对我们的生命、对世上生命的心意上。
 
  属灵生命的焦点和现实,第一,我们默观上帝道成肉身的实在,祂取了我们的人性,在此人性中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牺牲,从坟墓里复活,胜过罪恶的权势,借此使受造的万物与祂修复。这是默观的中心点。第二,是参与神在历史中的计划。我们带着一种对生命的神学意识而活,我们的意识受着三一神使一切生命与祂复和的奥秘塑造。
 
  二、灵修的发展与偏离简史
 
  灵修观和神学思想相生。早期默观的第一次偏移:柏拉图二元论,以物质和灵的二元论为特色。导致默观的转向,乃从神是主体,变为神是客体。参与也变成从这世界逃脱出来,而非肯定生命。
 
  默观的第二次偏移:中世纪晚期的神秘主义。这次的偏离从默观神创造、道成肉身、再创造,转为默观自我经验。古老基督教灵修的特别标记,是它聚焦于神进入并拯救我们的历史的旅程。新神秘主义的特别标记,是它聚焦于人自己进入神里面的旅程。由此,默观变为在个人经验中欣喜,而非神使世人与他和好的奥秘。参与变为透过异象和狂喜经验从这世界逃脱出来,而非确认神为世界定下的神圣的计划。
 
  改教家以称义和成圣取代默观和参与,埋下了在现代时期浮现的一个严重问题——灵修脱离了关系性的、活的神学,变成一套根植于法律式称义的灵修,不鼓励默观或参与的神秘性,而是把灵修变成理智的知识,用称义和成圣取代了默观和参与。
 
  敬虔主义的灵修与当时理智化的灵修不同,因为它不把灵修看为人透过因信称义与神建立关系的纯粹认知。新的重点是把灵修看为“重生”、“新生”,带来“内心转化”。信心不单是接受基督的功德,也使“基督住在信徒心里”。敬虔派的重点在新生的灵性,这个重点为统御19世纪复兴运动的复兴主义灵修奠定了基础。但令人失望的是,在敬虔主义的影响下,耶稣的信实被我们的信心取代,是信心使我们与神联合。
 
  敬虔主义和复兴主义都强调圣洁的生命,过圣洁的生活,专注于我的经验——对他的死和复活的经验。向经验方面探求的趋向,大大影响了福音派。积极的一面,激发了福音主义运动;消极的一面,灵修的焦点朝向进入自我的旅程发展,焦点移向了经验、律法主义和重行为的思维方式。
 
  在现代理智性的灵修中,自由派把灵修侧重于耶稣的道德影响。保守派则强调灵修是正确的信仰。在现代经验式的灵修中,焦点成为由神的拥抱而衍生的个人感受。在神的计划中参与,也变成消极地向世界死,摆脱对世界的依附。在这两种灵修历史之上进一步延伸出来的反律法主义的灵修,主张脱离一切律法的限制,试探神的恩典;自恋式的灵修,在敬拜和属灵经验中,以自我为焦点,要使神成为我们的感情的对象。甚至带来属灵的消费主义,透过一些花招和技巧贩卖和购买耶稣。
 
  世俗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和文化g e命中,展现出庞大的力量。那时的世俗已经指的是“一种敌对宗教的哲学”。有趣的景象,这个时代一面主张彻底的世俗,一面又极其追求属灵。各种新纪元灵修四处泛滥,各种东方古代宗教的、玛雅、阿兹特克、奎师那、冥想、通灵术、巫术等等。由此混合出来的新灵修十分流行,吸引了无数人的皈依,又在狂热信奉者的推动下广泛传扬。其本质都是以自己为神,以发现和实现自我为灵修追求的进路,不需要问责,也不需要归属感。但如乔治说:“我们需要的是饶恕,不是启蒙、能力或能力的自我扩张。”真正可切实的灵修永远是神圣的拥抱,神自己为解决人和神的问题而开启的。
 
  三、灵修的开启和感悟,以及具身化操练之道
 
  除了神的故事,再没有别的故事;除了圣父圣子圣灵,再没有别的神;除了受洗的生命,再没有别的生命。
 
  基督徒的属灵生命不是出世的经验,而是热情地参与神对人类今世的异象。
 
  我们悔改、受洗、接受圣灵,表示我们愿意接受祂的神圣拥抱。我们不是默观与神拥抱的自己,而是默观拥抱我们的神。
 
  洗礼是生命改变之约,是蒙召过一种深邃的生命,在生活的每一个范畴展现死和复活的形态。
 
  耶稣不时在行了神迹后退到旷野去,不单是为了独处,而是为了将一切荣耀归给神。
 
  按着死和复活的样式而活。
 
  保守自己的心,以免它建立自我的王国。我们的本性惯于自我逢迎,而且十分隐藏,不容易察觉。它暗暗地只追求自己的目标,虽然外表像是只以讨神喜悦为目标,事实却非如此。
 
  安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属灵智慧的象征。
 
  “基督教必然令人失望,正因为它不是实现人的一切理想和抱负的机制,而是使一切服从神的心意的机制。”(特格韦尔——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政zh i家)
 
  永远不要对神的怜悯失去盼望。(天主教本笃会的生活72条守则之72)
 
  人若不爱自己的意志,不求取悦自己,却之跟从神的指示,他就有了谦卑。(本笃会规章)
 
  祷告的基本特质是生命的一切都是活在神的同在之中。祷告是敞开心怀。在每一天的每一刻,在每个念头,每个行动,每段关系,每件事情上聆听神,与神交谈。
 
  三个誓约——稳固、忠诚、顺服;三项操练——祷告、研经、工作,三个与神相遇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照管物质上,人际关系里与神相遇。全都建基与神在这世界的故事和人类生存的意义。
 
  教会的本质——神与世间同在的延续。教会的真实面貌——神眼中世界的异象的延伸。
 
  要默观教会,我们不单要把教会看为一个表露生命的事实,也必须从神的故事的透镜看教会,以教会为乐。敬拜作为教会的祷告,滋养属灵的生命。
 
  具身化的灵修和脱离身体的灵修截然不同,它召唤我们在生命的每一个层面热情地投入神的怀抱,与神为这世界定下的异象联合。具身化的灵修主要包括:
 
  三一性的灵修——体现神的实在,在家庭、工作、邻里等方面与人建立关系,藉此在神永恒相交的生命中参与。
 
  创造性的灵修——体验神的荣美如何遍及我们所处的世界。
 
  启示性的灵修——让神的话语显明的智慧浇灌我们的生命。
 
  道成肉身化的灵修——效法基督的生命、祂的生命、舍己、教导等。
 
  十字架的灵修——进入别人的苦难中,以带来救赎和复和。
 
  复活的灵修——热烈地拥抱生命,享受再创造和新生。
 
  教会性的灵修——爱整个教会,拥有一颗怀着普世的心灵。
 
  礼仪性的灵修——是爱教会的崇拜、神在历史中工作的记忆、神在现在和将来在世上工作的展望。
 
  洗礼性的灵修——敏锐地觉察在死和复活中与耶稣联合。
 
  圣餐性的灵修——迎接在记号中所显明的神的同在,迎接神已彰显的未来国度——神为战胜邪恶势力而摆设的筵席。
 
  社会性的灵修——把神的恩惠施与贫穷和有需要的人,孤儿寡妇、无家可归和没有朋友的人。
 
  宣教性的灵修——把神的救恩带给没有听过基督的人,使他们与神复和,恢复原来的位置。
 
  圣灵相交的灵修——享受与三一神第三位的特别关系。
 
  终末性的灵修——带着终末的眼光而活,如彼得说:“你们既然等候这些事,就当殷勤努力,使你们没有污点,没有瑕疵,安然见主。”(彼得后书3:14)

  TAG:基督 信仰 灵修

【作者简介】 海夫本名:康晓蓉,雅博网作者。作家、诗人、牧者。籍贯四川,70后。1995年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先在中学执教语文,后从事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工作。2006年回居成都,2007年归主。2010年开始牧会,2013年7月按立为牧者。 诗作散见《十月》、《中国当代女诗人爱情诗选》等。2007年出版诗集《诗三百与字一个》,写有哲学散文集《生命与爱》,2012年自选诗集《活水》。2013年信仰文集《风随着福音吹》。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行出爱来,爱之链就会接续下去  上一篇:把圣经推出校园的恶果 打印文章   录入:心安草   责任编辑:心安草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