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龄大了,话也多了,有人说这可能与心理疾病有关;但我们看到的,似乎更与现实生命有关!
最明显的场景是,你坐在台下,听上面的人带会。
带领大家唱诗,应以歌唱为主,结果我们看到,带领者大部分的时间在滔滔不绝地说教,而这无疑是后面讲员的事情。
很多的时候,有人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仿佛自己是全能运动员,样样都要来点,结果弄成了四不像。
一支队伍总有不同的分工,每一个人总有确定的位置。做好自己当做的,似乎并不简单,因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本位和职份。
很多人以为话多就蒙悦纳吗?应该不是的,因为道理都懂的。可就是话太多,这恐怕就是里面的问题了!
每次聚会的时间有限,话多不仅让台下无语,更让后面的程序无端地往后拖延。本来是八点半结束,结果弄到九点。
家里来电话了,问怎么还没结束呀?不是说好了八点半吗,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呢?
可见,时间的掌握,也是一个见证。
鲁迅说过,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这话说得似乎有点大了,但总要考虑别人和会众的情况吧!有的家人太晚了,就赶不上公交车了。
都说我们是一支军队,若连起码的时间观念都没有,能指望打胜仗吗?想一下当年攻城的场景,是不是按时按点去做当做的事情呢?
话多,很大程度是我行我素,缺乏整体观念,只顾自己说得尽兴,却不考虑整体安排和角色定位。
台上的问题,台下的人不知道吗?为什么没人说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人家说自己多事,被扣上一个个大帽子:高傲啊,不顺服啊,看人不如己啊,缺乏怜悯心啊...
所以,现在的光景大多是: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不必多问,也很少有人问你!
话多真的不如少说,少说还显得你谦卑,让人感觉你还有些涵养。当然真正的话少是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半斤八两。
同样是一家的两姐妹,一个在上面张罗张罗,跑来跑去,表现得很勤快;另一个坐在下面安静地听讲。老师说上面的姐姐,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夸下面的妹妹,你选择了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话多,常常显明自己的无知。请听那铮铮誓言:“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
结果,却应了老师的预言:“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思想起来,就出去哭了!
沉默是金,你的口若悬河,可能不造就别人;而别人感到不愉快的时候,也降低了你在别人眼中的好感度。
说话的艺术,不在于说话的数量,而在于说话的质量。话太多,只会让人觉得你油嘴滑舌,废话连篇。
有箴言说: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
生活不是你表演的舞台,不必炫耀自己有多好的口才。
灵魂与灵魂的牵引,靠的并不是你的言语,而是心灵的吸引。
管住自己的嘴,说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只是恩赐和才能的问题,更是一个人现实生命的体现!
TAG:话多 减分
【作者简介】
陈如松,雅博网作者,黑龙江呼兰人,任教佳木斯大学,退休定居大连。感恩在疾病中蒙召使用,开始全新人生。现从事文字服侍,主持微信公众号“蒙福平台”,欢迎关注,一同走蒙福之路。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