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忍耐
耶稣的两个门徒雅各和约翰有绰号“半尼其”即“雷子”的意思(可3:17),正是人如其名,他们动不动就呼唤天上降下火来,把不接待他们的村落焚烧。
保罗要我们结出忍耐的果子,正是针对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雷子”!
忍耐的意思并非指耐性,而是指能克制怒气,能控制愤怒的情绪,或者说不会轻易受到人或事的影响而生气发怒。
“忍耐”排在“和平”之后,而在爱的篇章中(林前13:4),爱是第一个特质,其后是“恩慈”,可见它们之间关系何等密切。
当我们思想创世记4章1-16节该隐的故事后,就可以知道怒气所造成的破坏和伤害有多么可怕!
该隐和亚伯兄弟两人,本是相安无事,直到向上帝献祭之后,风云聚变。
上帝向他讲的话(创4:6-7)是对该隐的提醒或者是警告,那里他正是站在绝岭悬崖边沿的人,必须极小心处理愤怒的情绪,不然就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耶和华的话,是对该隐的劝导,应该产生缓冲的作用。
若该隐认真聆听上帝的话,也许悲剧不会发生;可惜该隐拒绝上帝的劝导,反被愤怒情绪控制,错过了那时隐藏的机会——
“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创4:8)
在上帝对该隐所说的话中,看到上帝正在引导该隐学习忍耐的功课——
人愤怒时,多反问自己“为什么?”会带来很多好处的:
1、这问题可以开拓一个让人冷静的空间;
2、这时问自己“为什么?”可以引导自己的情绪找到缓冲之处,使心中怒火得到纾解;
3、这时的“为什么?”可以使人寻找愤怒的根源;
4、也可以让人有时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所以,盛怒之时反问自己“为什么?”是控制愤怒情绪的重要原则。
不论是一时冲动,或是积存已久的怨恨,若在这关键时刻问问自己“为什么”,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寻找或了解心中怒气的根源和危害!
不要让怒气埋没了理智!不要让怒气成为我们的主人!
我们若成了怒气的奴隶,人是无法自己控制自己的。
人在盛怒的处境中是何等危险的,因为罪正张开它的血盆大口,准备把怒中的人生吞活剥而后快。
上帝对人的提醒是:“你要制伏它!”
这是何等重要的一句话,包含有重大的应许:
1、人得胜的可能性存在,因为人有这能力;
2、上帝强调了除了本人,没有别人可以替代;
3、人自己不但有能力,也有机会,有责任把它制伏。
正如人有能力遵行神的命令,不听蛇的话,吃禁树上的果子一样。
人若抓住上帝给人的应许,就有能力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这责任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学习培养忍耐的最好方法是,心中要有爱。
若不是出于爱的忍耐是消极的;若是出于爱,忍耐是积极并且带着喜乐和盼望的,是能把人建立起来的!
爱是恒久忍耐,能忍耐就代表爱的得胜。
正如箴言25章15节,“恒常忍耐可以劝动君王,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
上帝自己的作为设定了忍耐的意义和标准:
耶和华自己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34:6)
这是上帝的自我启示!
保罗也提供了控制人愤怒情绪实际可行的原则:
“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
圣经提醒我们,不要怀着怒气去开始新的一天。
上帝的怒气尚且有期限,“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5)
所以我们就需要为自己的怒气设定时限,更重要的是要藉属灵的操练来学习忍耐的功课,结出忍耐的果子。
五、恩慈
在圣灵的果子中,恩慈与仁爱的关系很密切,因为恩慈是仁爱表达,就如保罗所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林前13:4)
“恩慈”指的是源自爱心、自发的,全无利益考虑、不计较的,并为让对方得着益处的行动或行为。
恩慈有三大特点:
恩慈是事奉主的人所应有的品格(林后6:1-10);是被圣灵充满的印记(加5:22);是已经蒙救赎的信徒所应该有的标记,是能够系信徒间合一与和谐所需要的条件。(西3:12)
恩慈是以色列人伦理教导的动力,也是以色列实践作为“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9:6)的方式和途径。
所以,不要轻看小小的恩慈的行动,它包含极大的意义!
恩慈的行为是能够彰显上帝形象的行为,是蒙救赎经验的流露,是圣灵的工作,是圣灵同在的彰显。
在马太福音25章31-46节中,耶稣提醒我们恩慈有多么的重要,这里耶稣描绘了末世审判情景,当人子从天而降时,信徒将被分开来,山羊站在左边,绵羊站在右边。
在右边的绵羊将得着人子的称赞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太25:34)
在左边的山羊被痛骂后,就被驱逐到“永刑里去”(太25:46)
为什么呢?原来绵羊曾经在人子饿了给他吃;渴了,给他喝;作客旅时,留他住;赤身露体时,给他穿;病了,看顾他;在监里,去看望他。因此,可爱的绵羊就可以进入神的国度。
当山羊和绵羊都不知自己何时有或没有行过这样的事时,耶稣告诉他们:“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原来恩慈就是以仁爱和怜悯对待那些贫穷的、流离失所的、衣不蔽体的、患病的、孤单的人。
山羊与绵羊的分别就在于他们有没有实践恩慈!
到此我们应当联想自己,我进入天国是容易或是困难?在恩慈这个品格的功课上,我自己及格吗?
在神的国度中,恩慈是圣洁的神的彰显,是救恩实际表现。
当今的世界是冰冷的世界,因为缺乏恩慈!
让我们以恩慈的心实践主所托付的爱的使命!
六、良善
“良善”包括美善、正直与慷慨等。
良善与恩慈极为接近,但良善较恩慈含意更广泛;而恩慈较良善更具体。
为此,凡是恩慈的行为,也同时带有良善的性质,也是良善的彰显和流露。
良善是信徒蒙恩得救后的表现,是福音大能所结的果子。
保罗称赞罗马的信徒“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罗15:14)这是宣教士在那里结出的福音果子。
从帖撒罗尼迦后书1章11-12节可以看到“良善”的内涵:
“我们常为你们祷告,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他身上得荣耀,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
从这里看出,良善是信徒对上帝甘心乐意的信靠和委身,良善可视为信徒的重要品格,但从属灵生命的操练角度看,良善最终的源头不是人天生的性格,而是从上帝形象而来的生命果子。
良善除了表现出善行外,更有公义的一面(参利19:15-16);良善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的行动;良善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曙光!
亲爱主耶稣基督,祢本是良善的,在这充满不公的社会,求祢赐我渴慕良善的心,更求祢教导我如何实践良善,如叫我结出圣灵的果子!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