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的邻舍——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作者:黄晓远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8-02-02 08:17:25

 1.jpg

  经文:路10:25-37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好撒玛利亚人”是人人知晓的比喻,是主耶稣被人试探时的回答。从这样的背景就可体会主仁慈的心肠,正像这好撒玛利亚人一样。这个简短的比喻连孩童也明白,但其含意的奥秘,纵使智慧人也不能完全测透。更重要的是,它的教训切实可行,在人的生活里,能发生不朽的美好的作用。这个出名的比喻,仅记在路加福音之内。

  一、答复试探:比喻的原因?? 25-29

  主耶稣为何有此比喻,是因为面临律法师的试探。经文清晰地记录事个过程。

  1、律法师的试探

  “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他向主请教信仰的问题,似乎很谦卑又爱慕真理,但实际上却是试探主。他想察知这个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耶稣,究竟知道律法多少,盼望能从耶稣的答案里找到错误,便可以在众人面前,以“专家”的身份羞辱主了。

  2、主耶稣的反问

  “律法上写得是什么?”主没有作正面的答复,乃是反问,要他从自己的专长——精通律法中找出答案。

  3、律法师的答案

  “尽心、尽力、尽性、尽意地爱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这人不愧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律法专家,经主一问立刻就提出非常简单又正确的答案,可他这一答也把试探主的心思显明出来了,原来他是明知故问。

  4、主耶稣的称赞

  虽然主早已知道他的存心,但主没有当面揭露他,仍然以真诚的心与他交谈,虽显出他内心的隐情却没有使他难堪,反而是称赞与鼓励。因主要给他指出一个正确努力的方向——既有正确的知识,就当按知识的亮光,好好地去爱你的邻舍。

  5、律法师的再问

  “谁是我的邻舍?”他为了显明自己有理,实际上是掩饰自己的过错。于是又提出这问题,他好像在表示,他自己不是不知爱的重要,也不是不肯去爱邻舍。他的困难是不知道谁是邻舍以致无法去行,主给他的指导在他看来,太不着边际。从中可看出这人实在是一个狡猾不真诚的人,但主仍不嫌弃他,反而是以一个活生生的比喻来启发教育他。

  二、血腥之路:比喻的背景

  这个比喻乃是根据当日现实生活而构成的,可见主耶稣对生活细致观察。比喻中论到一件从耶路撒冷去耶利哥的路上所发生的事。这条路,全程约十七英里,路途十分陡峭险阻,因为耶路撒冷位于海拔二千三百英尺之群山中,而耶利哥城却是在海平面下一千三百英尺的洼地。在这么短的距离中,降三千六百英尺。由于势险、路窄,路旁又是峭石嶙嶙,就成了盗匪藏身出没之地。所以古时,这路被称为“血腥之路”。耶利哥城,为祭司城之一,其中住着许多祭司,因此在这条路上,也常有祭司往返其间。

  三、爱或冷漠:比喻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比喻。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比喻中所提到的人,共有四等。分别是:

  1、受伤的人:那个行路的人

  2、掠夺的人:强盗

  3、冷漠的人:祭司与利未人

  4、舍己的人:好撒玛利亚人

  如何更好的理解这比喻所阐释的重点或意义呢?必须结合耶稣讲这比喻所面对的人与事。律法师来追问他关于承受永生的事,以色列民普遍有遵行律法便能得享永生之观念。也就是靠自己的行为称义。

  可能吗?耶稣在这里,藉这比喻向人指明,律法不能叫人称义,因为律法把众人都圈在罪中,只能等候神的审判。若无他人的怜悯,人人都如这路上半死的人,等候死亡最终的到来。

  细细分析一下,你就会觉悟更多。

  1、伤者?伤情

  落在强盗手中:被捆绑

  剥去他的衣裳:露出羞耻

  打个半死:无力自救

  这不就是人在律法底下的写照吗?

  2、强盗,律法?

  就丢下他走了:毫无怜悯之心。律法的规条是僵硬的,它是为着定罪而来的,毫无怜悯。凡违背一条等于违背众条。

  罗3:19-20节说:我们晓得律法上的话,都是对律法以下之人说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加3:10节清楚告诉人: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

  3、祭司、利未人,无力也无能

  祭司,对神的百姓负有训诲、教导律法的责任。象征宗教制度,对于被律法伤害的人毫无帮助。

  利未人,象征忙碌的圣工,对于被律法伤害的人也毫无帮助。

  在犹太宗教里,祭司与利未人有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都是律法的教导者。但是面对受伤的人,他们无力以对。

  4、好撒玛利亚人的举动

  动了慈心:爱的服事

  上前:主动的服事

  包裹扶上:劳苦的服事

  第二天:持续的服事

  拿银子:代价的服事

  这是撒玛利亚人一系列的举措。为什么会是犹太人所厌恶的撒玛利亚人呢?这世间谁会是好撒玛利亚人呢?很明确,他所指向的就是耶稣基督。因为他是我们的救主,为了爱我们,甘愿舍弃天上荣耀,降卑在这世上,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为得是要把我们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以赛亚先知这样描述他:“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3-5)

  耶稣,是我们惟一的拯救。他就是好撒玛利亚人。

  天使向约瑟报信说:“给他起名叫耶稣,要把自己的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太1:21)

  耶稣自己也这样宣告:“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

  彼得在公会前大声见证说:“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徒4:12)

  保罗使徒更是以自身的经历向人见证这个事实:“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前1:15)

  谁是那伤者的邻舍?是那帮助他的。律法师明白了,但仅仅明白是不够的,耶稣挑战他了:“你去照样行吧”。这也恰是他回答律法之精髓时,所需要真正实践的,因为不是明白律法的称义,是行律法的为义。

  “爱人如己”的“人”,不是自己判断那可爱的人,也包括你所厌恶的、甚至认定为仇敌的,因为他们也是“人”。

  耶稣在这里罗列了爱邻舍的三个原则:

  1)不应该提出许多理由来为自己缺乏爱心辩护。

  2)任何有需要的人,不论是何种种族、宗派或社会背景的人皆是我们的邻舍。

  3)爱的意思是起来行动,以应需要。

  “去照样行吧”,是对律法师的挑战,也是对我们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强烈讨论“扶或不扶”时,冷漠变成了合理,甚至明智。而爱会带来伤害、会带来损失,我们当如何抉择?

  爱是神给予我们的命令,因为神就是爱,惟有爱看得见的人,才能爱看不见的神。若不能爱眼前的人,爱神只是一句空话。而爱绝不是嘴唇与言语的功课,需要的是真诚与行动。原先我们无力爱人,但今蒙了耶稣基督的大爱,惟求主爱激励我们,好让我们在这世上活出爱。

  冷漠或是爱?是一种选择。但基督的门徒,需要回应基督的爱。祷愿我们都能把冷漠变成爱。能如下面诗歌中所写的:

  你的眼,是否被太多美丽的事物迷惑

  你的心,是否被太多纷杂的世俗绑锁?

  分些关怀给角落中受伤的灵魂

  分些爱给那些不起眼的面孔

  以基督的心为心?,以他的眼看世界?

  你身边的人需要你我把冷漠变成爱?

  以基督的心为心?,以他的眼看世界

  这世界需要你我把冷漠变成爱

                                                   ——诗歌《把冷漠变成爱》

  

  TAG:谁是 邻舍 比喻

【作者简介】 黄晓远:雅博网作者。男,家居浙江温州,传道人,一个蒙主耶稣拯救,同时蒙主呼召去服事他的人。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蒙神抬举的仆人  上一篇:对合一的两点认识 打印文章   录入:雪鸽   责任编辑:雪鸽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