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冒牌的上帝》系列四:金钱不是你的依靠!

作者:鲍承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8-01-27 08:00:33

 1.jpg

  据统计,美国有25%的人认为自己是低收入的人;72%的人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只有2%的人认为自己是富有阶级。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到了美国的时候,总是会惊讶美国在物质上的舒适,但是大数的美国人却认为那只是必需的生活水平。我觉得中国大多数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更不会认为自己是富人,而是认为自己是穷人。网上有很多帖子都说自己怎么拖祖国的大腿,各种抱怨。

  经文阅读:耶稣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候,有一个人名叫撒该,作税吏长,是个财主。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见。就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10)

  撒该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矮富贼)矮子、有钱人、卖国贼……

  撒该是当时的税吏长,相当于今天的税务局局长的级别。在当时,一个人做税吏意味着什么呢?当时的以色列是一个被罗马帝国征服并且被罗马军队占领的国家,罗马帝国对殖民地都课以重税,为的是要将各国的财富和资金都转移到罗马及其公民身上;这样就能使殖民地的社会很贫穷,一直维持在被征服的状态和地位。

  在以色列中,唯一能过着舒适阔绰生活的人,就是罗马人的爪牙——税吏。税吏是专门帮助统治者罗马人欺压和剥削自己同胞的人。这些人就像当年抗日战争时中国的汉奸,在以色列被称为“犹奸”,他们被视为“罪人”“卖国贼”。

  为什么居然会有人愿意做税吏这样的工作呢?有什么东西会引诱一个人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甘心成为自己社会中被唾弃的人呢?答案是——金钱。罗马当局给税吏的奖赏几乎是令人无法拒绝的。在军队武力的撑腰下,税吏向自己的同胞所征收的金额,可以远远超过他所要上缴给z /-府的数字。今天我们称这种做法是“勒索”。税吏是一个非常赚钱的肥差,因此他们就成为社会中最有钱的人,但也成为最遭人痛恨的人。

  路加对撒该的介绍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路加说他是税吏长,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税吏而已。难怪他住在耶利哥,那是一个税务重镇。撒该作为税吏的领导人,应该会是当地最有钱的人之一,但也会是当地最遭人痛恨的人之一。他那个年代和今日不同,那时的人认为奢侈浪费和喜爱财富是一种耻辱,但是他不在乎,因为他为了获取金钱,已经牺牲一切了。

  撒该因为金钱的缘故成为了一个遭人憎恨的人。那么,是钱这个东西害了他吗?是钱这个东西不好吗?我们要来看更根本的东西。那是什么呢?贪心。保罗说贪心是拜偶像的一种形式(西3:5;弗5:5)耶稣也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12:15)

  什么是贪心?在路加福音11章和12章前后的经文中,耶稣警告人不要过度担心他们的产业;耶稣的意思是,贪心并不只是贪爱钱财而已,更是为钱财过度焦虑。

  耶稣指出我们的情绪会被我们的银行存款大大地控制。耶稣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你的“家道”有多丰富,就看你拥有的有多少和你所消费的有多少。从耶稣的这句话可看出有些人用“家道”(钱财)来定义个人的身份,因此当一个人失去了财产时,也就失去了他的“生命”或“自我”,因为他的个人价值是建立在他的财产上的。

  因此,金钱往往取代了上帝,成为我们的上帝。耶稣说:“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路16:13-15)

  金钱成为我们的上帝,也就是成为了我们的偶像。之前在第一讲的时候我们说过,圣经用三个隐喻来说明人心与偶像的关系:爱偶像、信靠偶像和顺服偶像。在这里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隐喻来看看我们与金钱这个偶像的关系。

  【贪爱钱财】这样的人会常常做白日梦,幻想着新的赚钱之道、买新的东西,也会嫉妒比他拥有更多金钱的人。你会做这样的白日梦吗?想像着带着家人去哪里旅游、吃美食、看风景;想像着拥有某某级别的车子,驾着车在公路上奔驰;想像着在某某地段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等等。

  【信靠钱财】这样的人会因为拥有钱财而感到能掌握自己的人生,由此感到自己是有保障和安全的;或者因为没有太多的钱而恐慌,没有安全感。当你出门的时候口袋里没有钱,或者你的手机支付宝余额为零,又或者你的收入不稳定时……你的心是否充满不安和恐慌呢?反之,当你的腰包鼓鼓,支付宝也有5位数以上的零钱,收入也相当稳定时……你的心是否比较踏实,走在外面都信心满满呢?

  【顺服钱财】当耶稣讲到我们和玛门(金钱)的关系时,祂用的词“事奉”是指对君王的那种庄严的、有立约关系的事奉。所以,如果你是为着钱财而活,那么你就是它的奴隶;但是如果上帝是你生命的中心,那么钱财就不能再坐在你生命的宝座上,它就会被降级。如果你的认同和安全感是在上帝身上,那么钱财就不能借着忧虑和欲望来控制你。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抉择——你若不选择事奉上帝,那么你就可能成为钱财的奴仆。

  在所有的假神中,金钱是最普遍的一个;当它抓住你的心时,你就会盲目而看不见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借着你的焦虑和情欲控制你,并且使你把它放在所有的事情之上。

  撒该是这样,凡视金钱为生命中的依靠的人都是这样。那么,这样的撒该,在他生命中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接着来看。

  圣经说:撒该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见。就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祂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路19:3-7)

  撒该的个子很矮,但为什么他不能站在那些高个子的人前面呢?很显然,是因为其他人不愿意让他过去。因此撒该就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他爬到树上。这是一件很特别的事,值得我们研究一下(不是研究那颗桑树,而是研究他为什么要爬树?)当时的传统文化,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注重自由和权利,现代人我行我素,尤其是受后现代影响的90后和00后,自己想干嘛就干嘛。当时的社会,人们非常注重的是荣誉和尊严,所以如果有一个成年男子去爬树,必定会引来大家的嘲笑和藐视。那个时代的男人不是穿牛仔裤,而是和裙子一样的裤子。撒该这样的人,他已经是一个被人憎恨的人,他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形像,小心自己的一举一动,以便能符合一个受尊重的大人物的身份。但是,他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爬树了!

  他为什么要爬树呢?路加告诉我们,他“要看耶稣”。撒该急切地想要见到耶稣。有人说,撒该之所以如此不顾一切的这么干,是因为他已经绝望了。这个人虽然很有钱,或许他发现那些曾经以为是依靠的金钱,并不能使他真正的满足。他虽然家财万贯,但是内心却是极度空虚。这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中也是很多。

  当耶稣到耶利哥的时候,群众中有许多都是德高望重的宗教界人士,他们都自认为比罪人和娼妓优越。然而,耶稣没有对他们说话,却单单挑中了群众中最糟糕、声名狼藉的“罪人”——撒该。耶稣竟然在这些道德高尚的群众面前单单挑中了他,祂不但和他说话,而且还要和他一起吃饭。

  在当时的文化中,与人一起吃饭就代表缔结友谊,因此耶稣的做法冒犯了每一个人,但是祂不在乎,祂说:撒该,我不想去他们的家,我只想去你的家。于是撒该欢欢喜喜地迎接耶稣回家。

  这对撒该来说意味着什么?撒该知道自己是群众中最没有品格的人,耶稣竟然在众人之中选中了自己,他的整个属灵认知就开始改变了。他知道自己不是因为在道德上有成就,所以耶稣选中了他,若论道德他是没有资格的,这一切只因是恩典。这个体会就像闪电一般地临到他的身上,于是他就欢欢喜喜地迎接耶稣回家。

  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8-10)

  撒该愿意跟随耶稣,但是他马上想到金钱会是个问题,所以他做了两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承诺。他的第一个承诺是将一半的收入捐给穷人。这个数目远远超过了摩西律法所规定的十分之一,即使是在今天,要我们捐出收入的十分之一给慈善机构,都是一个很巨大的数目(如果是每个月可能还好,但若是一年一次给出十分之一,那就是个比较巨大的数目)。当撒该作出这个捐献决定时,他也知道这是超过摩西律法所要求的标准,但他的心已经改变了,他晓得救恩是借由恩典、而不是借由律法得到的(也就是说“不是他的道德生活达标了才得着”),所以他生活的目标不只是满足律法条文的要求,他要超过那个标准。

  撒该的第二个承诺和爱心、怜悯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和公义有关。他的许多金钱是靠讹诈得来的,是不义之财,是压榨老百姓而来的。摩西律法对此有明文规定——利未记5:16和民数记5:7中说到,你若诈骗人,偿还的时候要加上利息,而利息是百分之二十。(讹诈100,还120.)撒该所做的却远远超过这个规定,他说要还四倍,那就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息了(讹诈100,还400)。

  从撒该的两个承诺中,我们看到,耶稣有没有要求他?没有。律法有没有要求他?他所做的远远超过了律法的要求。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承诺?是他想要透过这些承诺来换取上帝的祝福吗?不是。是因为他真实的看见并经历到恩典。他经历到耶稣竟然愿意跟我这样的人讲话,而且竟然愿意住到我家来。

  所以,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你是否也曾在心中产生这样疑问:教会总是在讲罪和恩典,把我讲的一无是处,又说无论我是多么邪恶,耶稣都以恩典待我们。那我们该做什么呢?圣经中的律法都不要守了吗?

  请看撒该,当他明白并经历到耶稣的恩典的时候,他所想的根本就不是我到底要遵守律法的哪一条?要到什么程度?我该如何去做?而是只有感恩,而这感恩的行动却超出了律法所要求的。可见,当你深刻地体会到某人对你无条件的爱时,你根本不会去计较我到底是给他一杯红茶还是绿茶,而是会将你所能给出最好的东西来献上,以表感恩之心。

  曾经金钱是撒该的救主,而如今耶稣取代了金钱,从此金钱就变回仅仅是金钱而已,它只是做好事、服务别人的工具。现在撒该的认同和保障都在耶稣的身上,上帝的恩典把他对金钱的态度转化了。

 

  ——参提姆.凯勒《诸神的面具》

 

  TAG:金钱 不是 依靠

【作者简介】 鲍承恩弟兄:雅博网作者、80后专职传道人,2006年蒙恩被神呼召作传道人,2011年毕业于中国宏道改革宗神学院。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莫让钱财成为进天国的拦阻  上一篇:《直面冒牌的上帝》系列三:爱情不是你的上帝! 打印文章   录入:雪鸽   责任编辑:雪鸽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