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恩典与人的本分

作者:佳音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8-01-16 09:01:28

 s.jpg

  (罗12:1)“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弟兄们,”‘所以’是根据前面所述的真理自然得出后面的结论。本书九至十一章论到由于神的怜悯,使救恩得以临到我们外邦人身上,(罗九15~16)“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又如(罗9:23~25)“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就像神在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罗10:12)“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罗11:30~32)“你们从前不顺服神,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这样,他们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因为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这是何等的恩典!但是恩典中也带着警告,像(罗11:22)我们若不长久在祂的恩慈中,就会被砍下来――为着不让警告的话成为事实,保罗就提出下面的劝勉。“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奉献的目的和结果是事奉。事奉这两个字在原文里的意思,就是像我们所说的‘伺候’,意即准备着在那里服侍。奉献的目的,不一定是劳碌作工;奉献的目的是伺候神。祂要你站住,你就站住;祂要你站在旁边,你就站在旁边;祂要你跑,你就跑;这个就叫作伺候。即是理所当然的事奉,也是我们当尽的本分。今天和大家分享《神的恩典与人的本分》。
 
  一、神有赦罪之恩----人有悔改之分(路7:37-50)
 
  (路7:37-50)记载了一个有罪的女人膏抹耶稣。她被城里的人公认是犯罪的女人,她伏在耶稣的脚上哭,并用自己的头发擦干脚上的眼泪,又用嘴亲,以及用香膏抹主的脚。这一切的行动是由于她的罪已被赦免,因着得救的喜乐和感恩,而发自内心对主敬爱的表现。这种对恩典的回应,也是每一个信徒当学效的,特别是信主的时间越久,便越会容易冲淡我们对恩典的敏感度,因而也只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这正是我们当醒悟的时刻,努力成为一个知恩悔改,感恩回报的人。在(约5:1-14)也记载了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被主医治。主耶稣对他的要求是,“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可见,这个人的三十八年的疾病,是由罪而来的。主耶稣赦免了他,他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彻底悔改。今天我们这些人,也都曾经是罪人。甚至像保罗说的,是“罪人中的罪魁”。然而却蒙了神的恩典,被赦免了。虽然得救不是因着悔改,而是因着相信耶稣的救恩。但是我们不当悔改见证神,尽上我们的本分吗?
 
  二、神有医治之恩-----人有感恩之分(路17:11-19)
 
  十个长大痳疯的都得了医治,但只有一个回来俯伏向主感恩,归荣耀与神。但愿你我不是那九个忘恩的人。那蒙恩得医治的,也同时得着救恩。许多人找耶稣只为了身体和今世的祝福。惟有这一个知道感恩的,却得着今生及永世的福气。不感恩的罪是门徒生活中的另一个危险。十个痲疯病者的故事正好说明这点。我们看到主耶稣往耶路撒冷去,途经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边境。祂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痲疯的看见祂。由于自己的病况,他们没有走近祂,但从远处高声喊叫,求祂医治。祂赏赐他们的信心,叫他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意思是他们到达祭司那里时,痲疯病会被医治。祭司没有能力医治他们,但他们被设立宣告痲疯得洁净。痲疯病者听从主的话,前往祭司的居所;他们去的时候,病就奇妙地得到洁净。他们都有信心得医治,但十个中只有一个回去感谢主。有趣得很,这个是撒玛利亚人,是犹太人不屑与其交往的邻居。他俯伏──敬拜的正确姿势──在耶稣脚前──敬拜的正确地方。耶稣问得洁净的不是十个人么,但只有一个,“这外族人”,回来感恩。其余的九个在哪里呢?他们没有一个回来归荣耀与神。主耶稣对这个撒玛利亚人说:“起来走罢,你的信救了你了。”感恩的只有十分之一,这人承受基督的真财富。耶稣以活泼的祝福来迎接我们的回转和感谢。“你的信救了你了”表示,虽然那九个人的大痲疯得洁净,但第十个更从罪中得拯救!
 
  三、神有释放之恩----人有追随之分(可5:1-20)
 
  (可5:1-20)记载一个被群鬼所附的人,被主耶稣释放。当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流行以后,人开始自以为是。他们看自己或别人都只是看见物质的那一方面,却没有看见整个人和灵魂的宝贵,因此,他们漠视人的价值。在这段经文中,格拉森那个被鬼附着的人,他在其他人眼中被忽视,被嫌弃,被拒绝,在主的眼中却被重视。耶稣一来,祂所看见的不是一个狂人,而是一个被神所造的人,只是因有污鬼在他里面作怪,所以主吩咐鬼出来,进入二千头猪那里。在世人的眼光中,他们看二千头猪和一个被视为渣滓的人的价值是在物质方面,但是我们的主来到世间的目的不是要救动物,乃是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这个人曾经被鬼附,但现在他活生生地见证耶稣的能力。他想跟随耶稣,但耶稣却叫他回家去,向别人讲述他的经历。你也经历过耶稣的能力,那是一个活的见证。你是否像这个人一样,热切地与周围的人分享这好信息?我们可以告诉别人,耶稣治好了人身体的疾病,也治好了我们的罪。
 
  四、神有拯救之恩-----人有传扬之分(太28:19-20)
 
  (太28:19-20)“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最后这几节经文,被称为主耶稣留给我们的大使命。每一个信靠祂的人,都有义务去完成。大使命的附带应许是“直到世界的末了”,这句话暗示大使命并非只托负给十一个使徒,而是同样托负给每一个世代的信徒。因此,我们今天也接受了主的差遣,要把救恩传开,带领更多人归信主。你有没有忽略了主所托负你的使命?大使命中耶稣肯定了“三位一体”的真理。虽然这名词没有在圣经中出现,到公元二世纪时才由神学家特土良提出,但耶稣命令门徒施洗时,就清楚地说明圣父、圣子与圣灵三位在救恩中都一同参与。神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了耶稣,基于这权柄,耶稣吩咐祂的门徒去传道、施洗和教导,使更多人作祂的门徒。借着这权柄,耶稣还吩咐我们把这福音传给别人,使他们成为天国的门徒。我们蒙了主的拯救,白白得了恩典,我们理当白白舍去,传福音给更多的人。这是每一个基督徒的本分。
 
  五、神有赐福之恩----人有奉献之分(创14:17-20)
 
  (创14:17-20)“亚伯兰杀败基大老玛和与他同盟的王回来的时候,所多玛王出来,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谷。又有撒冷王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他为亚伯兰祝福,说,愿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赐福与亚伯兰。至高的神把敌人交在你手里,是应当称颂的。亚伯兰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这段经文是记载亚伯拉罕战胜四王,抢救罗得回来之后。当他战胜回来,有撒冷王麦基洗德迎接他,这位王是至高神的祭司,他为亚伯拉罕祝福,因此亚伯拉罕谦逊有礼的献上十分之一以作回报。这是圣经里首次提到十分之一奉献。麦基洗德为亚伯兰祝福,亚伯兰就把掳回之财物,拿十分之一献给这位至高神的祭司,表明承认他的战果是出于大祭司的代祷和神的赏赐。信徒也应当借着奉献,来表达对主爱和神恩的感激。(创28:20-22)离家在外的雅各也曾向神许愿“雅各许愿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我就必以耶和华为我的神。我所立为柱子的石头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今天,遵循圣经的原则,十分之一是基督徒当纳的。这已经不能称之为奉献,而是本分了。可是,仍然有许多基督徒偷窃神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十分之一当纳的奉献和七分之一主日敬拜的时间。
 
  上帝给我们许多恩典,但是我们却未能尽上些许本分。我们还常常自夸敬畏神。(传12:13-14)“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路17:7-10)“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你快来坐下吃饭呢?岂不对他说,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吗?仆人照所吩咐的去作,主人还谢谢他吗?这样,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我们可曾对主说“主啊!这都是我们应分作的。”阿们!
 

  TAG:恩典 人的 本分

【作者简介】 高佳音,女,汉族,雅博网作者。1978年出生于辽宁海城,2005年蒙恩,渴慕真理,蒙神恩典预备,圣灵呼召,牧长提携,2008年参与传道服事,2013年授受教师圣职,同年全职奉献,担任教牧工作,2017年1月建立“佳音工作坊”至今,现在本会参与牧会圣工。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上一篇:神让我们学习的功课 打印文章   录入:一道江河   责任编辑:一道江河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佳音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