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体的欢乐永远无法抵达灵魂

作者:苏小和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18-08-17 01:56:46

640.webp (19).jpg

  1、亚当斯密曾经讨论人的道德情操适中原则的不可能性。人都有来自肉体的激情与痛苦,如何安慰我们肉体的痛苦,如何约束我们的肉体的激情,一直以来是人性论的重大命题。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却隐含着人性论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人对于“激情”的判断尺度,即我们的激情到底怎样才表现为一种“合宜性”。斯密认为,激情是道德哲学的最为恒久的基本问题,而道德情操的合宜性秩序就在于同情秩序的判断,因此,一个人的激情必须保持在一种适中的程度范围之内。

  2、这样的辨析有点中国中庸哲学的意味,但斯密保持了他对于人所赋予的适中原则的警惕。所以在这里,斯密的问题的复杂性就表现为关于何谓适中的命题。“这种蕴含着有关合宜性的观点的适中的程度因为各种不同的激情而显得各不相同。”(道德情操论,P28,下同)也就是说,人的理性判断力对适中程度的考察存在着某种不可能性,对“适中”的判断取决于人们的同情比例。“我们发现人们把各种激情看作是合宜的或是不合宜的,完全是同他们打算对这些激情表示或多或少的同情呈现为正比例。”(P29)所以,人的这种同情的复杂性就构成了判断合宜秩序的不确定性,即人性的主观偏好的不确定性。

  3、斯密之所以对“适中原则”保持某种不信任,是因为他意识到一个重大的问题,人对激情的判断通常都是基于自己的肉体的感受作出的,而所有的与肉体有关的情绪都值得怀疑。“对于因肉体的某种处境或意向而产生的各种激情,作出任何强烈的表示都是不适当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肉体并不具有相同的意向,因此不能指望他们对这些肉体的激情表示同情。”(P29)

  4、应该说,斯密的这种针对肉体激情的判断隐含着对圣经话语的价值对接,“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骄傲”,这些人性基于肉体的激情状态,在人性绝对有罪有限的前提下,一直被置放在一种伟大的怀疑精神之下,这在认识论的维度上可能是考虑到了人的关于肉体的激情的短视和肤浅状态,以及人的肉体的激情感受因为人性的复杂性而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

  5、事实正是如此,一个从未体会过饥饿的人,无法理解大饥荒的恐怖,所有关于大饥荒的记忆,都不是思想记忆,而是肉体记忆。仅仅就历史真相和现代人讨论饥荒命题,其思想的影响力并不大。所以我们发现,关于大饥荒的历史,一直都是那些从大饥荒时代过来的老一代人才保持着对大饥荒命题的充分热情,年轻一代人对这个命题无法产生强烈的兴趣,更多的年轻人在这个命题面前要么是不相信,要么是一脸冷漠。

  6、对人的身体的情欲的解释,也在这个路径里。“造物主使得两性结合起来的情欲也是如此,虽然这是天生最炽热的激情,但是人们在任何场合都强烈地把情欲表达出来确实不适当的。”(P29)为了把人的性欲的激情怀疑到底,斯密援引一些古代哲学家的资料说,“这些是我们和野兽共有的激情,由于它们和人类天性中独特的品质没有联系,因而有损于人类的尊严。”(P30),一直以来,我们的性欲的激情的确是我们的一个基本问题:性欲的激情没有满足,我们就会焦虑;一旦满足,则我们就会倦怠。这说明关于我们的情欲的强烈表达和强烈追求,不仅是肤浅的,短视的,而且不符合人的价值感与尊严感。

  7、但人们似乎不愿意在肉体欲望的层面展开反思,反而强化自己的情欲,并有意识地将情欲赋予某种文化艺术的意义。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到这种现象,人们为了释放出某种人性的意义,就拼命放大肉体的意义,仿佛只要我们强化了肉体的激情,我们的人性的价值和我们的文化思想的价值,我们的自由的价值,也因此而得到了张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能够发现这种对肉体意义的放大,比如诗人金斯堡和台湾的李敖在晚年都曾经做过一件事情,他们在生日当天,找来几个一丝不挂的年轻女子,手捧鲜花,献给同样一丝不挂的金斯堡和李敖。他们的这样的行为是在向世界宣告,生命已然充满激情,虽然年岁已老。

  8、斯密批评这种现象的逻辑进路很清晰,永远怀疑肉体,永远怀疑情欲的影响力并不足以影响到人的深层情感,肉体的欢乐从来不能抵达灵魂。“从肉体产生的一切激情都是这样,不是丝毫不能激起同情,而是只能激起一种程度的同情,它同受难者感受到的剧烈程度完全不成比例。”(P31)斯密在这里引用了一个概念,“受难者感受到的程度”。这里我们要厘清“受难者”的概念,只有准确理解了受难的意义,我们才能形成一种深度的同情秩序。斯密为此进入了对日常生活的细节的考察,比如他说,一个失去一条腿的人和一个失去恋人的人相比,哪一种苦难更加让人产生深层的同情心,显然是一个失去恋人的人。斯密在这里卷入了关于悲剧的审美方法论,所有的悲剧都发生在灵魂范围之内,肉体的悲剧都是可以承受的。为此斯密还考察了女性怀孕生产的痛苦,医学家认为女性在生育孩子时候所承受的身体疼痛是一般身体疼痛的几十倍,但人们很容易发现,女性对这种撕裂式的肉体疼痛并不惧怕,很多女性一生生育很多次,很轻易就胜过了这种肉体的痛苦。斯密说,原因就在于,所有肉体层面的痛苦都是短暂的,人们很容易选择性遗忘。只有精神的痛苦才会让人刻骨铭心,永远不会遗忘。

  9、真正的痛苦是一个观念,而不是一个事实。悲剧总是诞生在灵魂深处,悲剧并不发生在身体的外表。所以圣经话语提醒人类,“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把身体和灵魂都杀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事实上圣经叙事也一直在隐蔽地启示我们这样深刻的悲剧精神:作为上帝之子,耶稣在走上十字架的过程中饱受肉体之痛,他被人当众打脸,被鞭子抽打,然后铁钉又刺穿他的掌心和脚心。人们发现,耶稣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肉体之痛大声呼喊。但是在黑暗即将降临,死亡即将笼罩之前,耶稣在十字架上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你为什么离弃我。”上帝离弃,才是真正的悲剧,灵魂之死,才是真正的死亡。一个思考悲剧精神的人,要时刻记住这一点。

  10、如此细密的辨析,我想亚当斯密是在提醒我们,在伦理学的意义上,一个凡事都过度考虑了肉体激情的人,不可能在道德情操的理性判断的命题上保持一种适中的原则,这构成了人的道德情操判断的不可能性。这么看起来,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就是一种人的理性判断的自负了,至少我们严重缺乏对我们的肉体的情欲和肉体的痛苦的思辨能力和怀疑能力。

  【作者简介】苏小和,基督徒诗人、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苏小和在《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新京报》、《东方早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开设书评和人物专栏,与王晓渔、戴新伟、成庆等人发起运作《中国独立阅读报告》,倡导公民社会常识阅读,影响了海内外一批真正的阅读人群。部分商业案例收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案例库。

  TAG:肉体 欢乐 永远 无法 抵达 灵魂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读《殉道史》有感:血的见证  上一篇: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 打印文章   录入:大漠   责任编辑:大漠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